第一篇: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
生活与物理
暖气片安在什么地方好
在有暖气设备的屋子里,冬天仍然是温暖如春。这是暖气片的功劳。暖气片,就是用铸铁制成的散热片。它在不大的范围里装有层层迭迭的片状管道,因此扩大了跟空气的接触面积,管道里的蒸气送来的热量,大部分从这儿散发出来。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是很不容易传热的,为什么暖气片却能把整个房间里的空气烘暖呢?
气体是会流动的,并且是热胀冷缩的。靠近暖气片的空气首先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变得轻了便往上升;其他部分的冷空气就流到暖气片的周围,来填补上升空气空出来的位置,它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接着也往上升;先前上升的空气渐渐变冷,密度又增大了,便往下流。这样,房间里的空气便开始上下“对流”起来。在对流的过程中,整个房间里的空气都热起来,室内也就暖和了。因为热量是暖气片上散发出来的,所以安装的位置要选好。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暖气片大都安装在窗台下面。这有两个好处:第一,由于暖气片接近地面,能使室内的全部空气发生对流,所以保持了室温的均衡;第二,一旦冷空气从窗户缝里钻进来,暖气片就把它加热,起到了防冷的作用。
人们选择适当的位置安装暖气片,是为了空气更好地对流。其实,这个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必须考虑,比方说,锅灶上的烟囱、仓库的天窗与地窗,究竟安在哪里好,都是有讲究的。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观察一番,想想它的道理。
刚出锅的鸡蛋为什么不烫手?
刚从开水里取出的熟鸡蛋,你用手去拿,为什么不觉得烫手?
这是因为,刚从开水里拿出来的鸡蛋表面还沾着水,水分的蒸发使蛋壳温度降低,因此手并不感到很烫。不过,这只是很短的一会儿,鸡蛋表面的水分完全蒸发以后,鸡蛋就会烫手了。
蒸发是降低温度的好办法。当室温比人体的温度高的时侯,人体向外散热主要足依靠蒸发的办法。人体每小时可以分泌l升以上的汗液,带走的热量大约是580千卡。也就是说可以使58公斤的水温度下降10摄氏度。所以一个人即使在面包炉里,只要不被直接烫伤也是能待一个短时间的。人体对周围温度的感受和空气的涅度关系很大。冬天虽然屋子里的温度在25摄氏度,脱了衣服仍然感到很冷,这是由子冬天屋子里的空气十分干燥,身上的汗水蒸发的快。而夏天空气潮湿,蒸发过程缓慢,所以不觉得冷。
“热得快”的奥秘
“热得快”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电加热器,可以用来烧开水、热牛奶、煮咖啡等,快捷而方便。“热得快”的加热螺圈通常是用一种较细的金属管绕制成的,管内装有电热丝,然后灌入氧化镁粉之类的绝缘材料,把电热丝封装固定在管中间,使它不与管壁接触。电热丝的两端再分别与电源线相接。通电后,电流从电热丝中流过,电热丝便发热。如果把“热得快”浸没在液体中,热量通过液体很快散发出来,这样使液体很快被加热,而且也不会烧坏电热丝。如果让“热得快”在空气中干烧,热量不易散发,金属外管会很快烤焦,甚至烧红,管内的电热丝便会烧断。所以,使用时应先将“热得快”放入液体内,液体最少应淹没加热螺圈(手柄及电线不能浸入液体中),然后再接通电源。加热完毕,也应先断开电源,过一小会,待“热得快”温度降低后,再从液体中拿出,擦干收藏。
由于“热得快”中的电热丝是用镍铁合金制成的细丝,一般较脆、容易震断。因此,“热得快”不能剧烈震动,如果表面有水垢或附着物,可用小毛刷轻轻刷掉,不要用硬物敲击或用小刀刮削。“热得快”一旦断丝便无法修复,只有换新的了。
水开后摸壶底,烫手吗?
水开了,这时你若迅速把壶提起来并勇敢地把手贴到壶底,发现壶底并不烫手,若过一会才把手贴向壶底,壶底反而又烫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壶底是离热源最近的地方,也是水汽化最集中的地方。水开后,在壶底产生一串串汽泡,并上升到水面,这就是沸腾。水沸腾要吸收大量的热,在水壶离开火炉后的一瞬间,水的沸腾仍在进行,所以此时壶底附近的热大量地被吸收,暂时降低了壶底的温度,因此壶底并不烫手。可是过一会儿后,水停止沸腾,不再冒汽泡,壶底和水温相同,壶底也就烫手了。 为什么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我们知道,水中能溶有少量空气,容器壁的表面小空穴中也吸附着空气, 这些小气泡起气化核的作用。 水对空气的溶解度及器壁对空气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当水被加热时,气泡首先在受热面的器壁上生成。
气泡生成之后,由于水继续被加热,在受热面附近形成过热水层,它将不断地向小气泡内蒸发水蒸汽,使泡内的压强(空气压与蒸汽压之和) 不断增大,结果使气泡的体积不断膨胀,气泡所受的浮力也随之增大, 当气泡所受的浮力大于气泡与壁间的附着力时,气泡便离开器壁开始上浮。
在沸腾前,窗口里各水层的温度不同,受热面附近水层的温度较高, 水面附近的温度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仅泡内空气压强p。 随水温的降低而降低,泡内有一部分水蒸汽凝结成饱和蒸汽,压强亦在减小,而外界压强基本不变,此时,泡外压强大于内压强, 于是,上浮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将缩小,当水温接近沸点时, 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大变小,使水剧烈振荡, 产生"嗡,嗡"的响声,这就是"响水不开"的道理。
对水继续加热,由于对流和气泡不断地将热能带至中、上层 ,使整个溶器的水温趋于一致,气泡脱离器壁上浮, 其内部的饱和水蒸汽将不会凝结,饱和蒸汽压趋于一个稳定值。 气泡在上浮过程中,液体对气泡的静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变小而减小, 因此气泡壁所受的外压强与其内压强相比也在逐渐减小, 气泡液--气分界面上的力学平衡遭破坏,气泡迅速膨胀,加速上浮, 直至水面释出蒸汽和空气,水开始沸腾了。由于此时气泡上升至水面破裂,对水的振荡减弱,几乎听不到"嗡嗡声", 这就是"开水不响"的原因。
清蒸鸡与热学知识
清蒸鸡鲜嫩味美,清香可口。它的烹调过程是这样的:将洗净的鸡加佐料后放入品锅内(一种有盖的大瓷碗),而后再把品锅放在大锅中加水蒸透。小李学习了热学知识后想,清蒸鸡虽是味美,但烹调加工太费时了,他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提出了改进办法,一试果真灵。你能揭开小李这一清蒸鸡烹调改之谜吗?
原来,小李的清蒸鸡烧制改进之秘在于在大锅的水中加盐,由于盐水的沸点高于清水,因而这时沸水加热着的鸡的温度会超过100℃,缩短蒸煮时间。不妨用温度计测一下盐水沸点为多少,以及是否随盐水浓度的增大而变化
怎样利用物理方法,判断一只鸡蛋是生的还是熟的?
(一)把鸡蛋放在桌上,用手把鸡蛋迅速扭动。离手后观察它的转动情形:如果鸡蛋转动得很顺利,则为熟鸡蛋;反之,如果转动得不顺畅的,则为生鸡蛋。
因为熟蛋被扭动时,蛋白蛋黄全部一同被扭动,故转得顺利。反之,生蛋被扭动时,只是蛋壳受力,而蛋白和蛋黄几乎未受力。由牛顿第 ……此处隐藏5452个字……尔顿西乌斯》时,萌发了追求上帝真理之志。但是,到他最後决定受洗成为基督徒时,十三年的漫长岁月已经逝去。我掩卷问自己,是什麽原因造成奥古斯汀花费十三年来完成这个充满痛苦、曲折的信仰皈依过程?更何况他还有一个敬虔的基督徒母亲整天为他流泪祷告?
从奥古斯汀自己叙述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罗列出许多回答上述问题的原因∶对世俗幸福的留恋;情欲的无休止纠缠;渴望社会承认的野心;星象学家的引诱;摩尼教哲学的误导等等。
但是,从更深一层来看,阻碍奥古斯汀通向终极真理的最根本要害不是别的,正是他那以高学问和理性思辨能力为自恃的骄傲。换句话说,他的失败正在於他企图想以自己掌握的学识及理性分析来寻找到通向真理之路,并把他从罪恶中拯救出来。
(二)
奥古斯汀对学问和理性是相当看重的,甚至可说到了崇拜的地步。这是由几个原因造成的。首先,奥古斯汀的父母从来就把学问的掌握放在这个孩子教育的首位,而根本忽视了对奥古斯汀进行道德与信仰方面的教育。这就使奥古斯汀自小就接受了「学问第一」的唯一价值观。
其次,奥古斯汀的天才聪明使他在求学生涯中一帆风顺,得心应手,其他学生都不是他的对手,从而使他滋长了在追求学问中「出人头地」的巨大野心。
再次,奥古斯汀以学问谋得雄辩术教师地位,又以学问获得社会尊敬。学问带来的既得利益,使他认识到学问的重要性和功利性。他说∶“当时所推崇的学问,不过是通向聚讼的市场,我希望在此中显露头角。”
(三)
本来,追求学问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奥古斯汀在上述人生历史中形成的学问观念却对他认识基督带来了障碍偏差。这些偏差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奥古斯汀一直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但是,学问带来的既得利益使他常常无法摆脱世俗幸福的引诱,并把其当作生活的目标,从而怠慢了对真理的追求。他自己承认∶大约十二年,我始终留连希冀於世俗的幸福,不致力於觅取另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不要说求而得之,即使仅仅寄以向往之心,亦已胜於获得任何宝藏┅┅
第二,对学问的喜爱以及由学问带来的满足使奥古斯汀有意无意地把他喜欢的学问和学者抬到最高的高度,而使他失去了尽早接近耶稣和圣经的机会。他承认自己对圣经的一度蔑视,他以为“圣经这本书和西塞罗的典雅文笔相较,真是瞠乎其後。”後来,他才醒悟,圣经正是真理的最高昭示。
第三,奥古斯汀掌握了高深的学问和理性思维的方法後,自然比一般人更能分析社会自然现象和规律,从而使他误以为通过理性分析就可以拿到取得绝对真理的钥匙。「因信称义」的门被他关上了。他说∶“我灵魂的病,本来只能靠信仰来治疗的。”但他却拒绝了。
说到底,奥古斯汀对理性、学问的崇拜就是对自己的崇拜。他在批判自己曾经一度迷恋过的摩尼教时说∶“有人以意志的两面性为藉口,主张我们有两个灵魂,一善一恶,同时并存。他们不愿在主里面,而想在自己身内成为光明,以为灵魂的本体既是神的本体,这样更加深了他们的黑暗,他们由於这种滔天的傲慢,所以跟神照耀入世之人的真光距离更远了。”
正因为奥古斯汀一直执著以知识和理性来寻求终极真理,所以当他听到蓬底希那讲了《神贫者》的故事後,大受震惊,对好友阿利比乌斯发生了这样的喊叫∶“我们等待什麽呢?你没听到吗?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起来攫取了天堂,我们呢?我们带著满腹学问,却毫无心肝,在血肉中打滚。”这个喊叫,既叫出了理性学问在寻求终极真理方面的苍白无力,也叫出了奥古斯汀对理性崇拜、学问崇拜的觉醒。
(四)
令我吃惊的是,一千五百年後的今天,许多像我这样的人还在重复奥古斯汀曾经犯过的谬误。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反对封建主义而打出「科学万岁」「民主万岁」的旗帜後,中国的年青知识分子就一直执著这样的价值观∶通过读书达成仕途,通过科学的理性分析寻找到人生的目标,最终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丰功伟业。
因此,当我刚被人介绍认识基督和圣经时,我根本就不屑一顾,认为是迷信和谎言。因为我迄到那时为止掌握的知识及理性认识程度,都不可能使我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耶稣的死而复活是事实,更不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彻底的罪人而把命运交到耶稣手上。这样,我就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跌倒,痛苦万状。
直到圣灵打开我僵死的心门,迎接耶稣进入作我的救主,我才明白,用自己仅有的那些逻辑、科技、理性的知识、方法去理解、判断神和神的话,是多麽的愚蠢和不自量力。我才理解圣徒保罗讲的话∶「我们讲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语言,乃是用圣灵指教的语言,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林前2∶13)。一千多年前的奥古斯汀也通过同样的途径领悟到这一点。他说∶“由於我们的能力薄弱,不能单靠理智来寻获真理,便需要圣经的权力。”
(五)
从奥古斯汀的故事和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们犯了同样一个错误,就是过份相信学问和自己的理性精神。以为通过它,我们不但能成就世俗的幸福,也能寻找到终极的真理。事实证明,这非但是徒劳无功的尝试,反而更加深了我们的罪孽。这不但是因为远离了神的学问和知识理性非但毫无用处,而且更严重的是我们竟然用神赐的智慧、理性来拒绝神的救赎。奥古斯汀曾经这样忏悔∶“当我一无师承地读通了难解的「各类学问」著作时,对於有关信仰的道理,却犯了丑恶不堪,亵渎神圣的错误,那麽我的聪明对我又有什麽用处?”
换句话说,上帝给我们智慧理性,乃是为了让我们通过人和万物来领会与赞美上帝的伟大、奇妙、恩爱。而我们的悲剧正在於把从神那里来的智慧学问高举起来,让它变成阻隔我们和
神之间的铁墙。
也就是说,当我们被学问、理性束缚住时,我们就不可能灵性地知道神的真理,同时也不能找到通向神之路。我们的理性骄傲,恰恰是我们无知的最好注脚。
事实证明,当我们在理性学问中无限膨胀自己的时候,也是我们彻底迷失的时候。
我们从理性骄傲的挫败中能够突围而出的唯一办法就是在神面前谦卑自己,「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第五篇:《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读书笔记
有一个故事大家应该知道:一位国王得了重病,太医告诉他要找到一件快乐的人的衬衫穿到身上才好。国王立马派了一个官员出去寻找,找了半天,才看到一个破旧的房子,房子里的人在说笑,官员还发现,那些人的衣服破烂不堪,像穷人,官员问,他们是否有件衬衫,他们回答:我们连一件衬衫也没有啊!
从这里知道,物质上的富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满足、知足——对一切满足,之所以这样,因为即使自己拥有再大的财富,还是对自己不满意的话,就永远得不到快乐和幸福。我们再回想一下刚才的故事,几位十分平穷的人虽然没有物质上的富有,但是他们知足、快乐。从某种观念上说,一个知足、快乐的穷人比一个不知足、不快乐的富人更富有,因为他们懂得满足,满足于现状,只有这样才会快乐,因而得到人们的尊重。
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意思就是,只要我们对自己知足,那么事实上就已经足够完美了,但是我们不知足,反而事情就会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