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市疾控中心环境监测组事迹总结

时间:2024-12-09 15:47:58
市疾控中心环境监测组事迹总结[此文共3219字]

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如何及时、准确地统计上报各种数据?面对疫情和舆情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精确翔实的数据归集和实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工作,是由南宁市疾控中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指挥部下设的信息宣传组来完成。他们采用实时监测、零报工作机制,按小时开展新冠肺炎病例监测、核查和反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还能出门办事吗?出门办事要如何防护?这就必须查看疫情环境监测图,而一张完备的疫情环境监测图的形成,离不开环境监测组的努力。市疾控中心环境监测组不断创新,运用高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一、数据处理 疾病防控的CPU 

每台计算机都有一个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和大脑。而在南宁市疾控中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指挥部里也有一个CPU——信息宣传组,负责对疫情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报送和分析,并定期及随时进行疫情发布。每天12时和24时是处理数据的“起跑线”,信息宣传组组员要迅速整理、准确提炼。虽然组里成员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但经他们统计的数据,每天都会在南宁市疫情通报中和市民见面。在这里,疾控人员每天加班加点,从疫情网络监测到收集境内外疫情信息,无不浸透着疾控人的辛勤付出。 

黄夏萍自“非典”以来,一直从事疫情网络监测工作,每次有疫情,大疫情网就是疫情中最安静但又最“喧嚣”的战场。安静是鲜有人懂,“喧嚣”是数据的变动频繁。 

新冠肺炎虽然是乙类传染病,但要求按甲类来管理,这代表着医疗机构上报的每一例病例(包含疑似病例)都需要一个个电话去核实、订正、核对、确认……这一切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网络数据这个战场既没有硝烟,也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了解黄夏萍的同事,都知道她是一个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人,即便安排了轮班,她也睡不安稳,总是守在电脑前,保证各种数据及时订正和报送,以确保第二天公布的疫情数据科学准确。正是秉持这种高度严谨、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全市传染病网络报告及时审核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 

数据是做好科学防控的第一步,也是疫情发展的方向标。信息宣传组成立当天,各类报送工作就正式启动,然而需要报哪些内容、从哪里获取数据和材料、走什么报送流程、报送频率如何,全部都是未知数。信息宣传组组长罗娜带领组内人员马上开展讨论,确定数据来源,固定报送模板,清晰报送流程,疏通报送渠道,并在工作组成立当晚顺利完成新冠肺炎疫情日报、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汇总与反馈等报送工作。 

罗娜说:“一份疫情通报仅几百字,里面包含几十组数据,涉及病例、医院、社区、交通站点、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疫情监测网络的各条线都是信息来源,除汇总本地疫情数据外,还要收集境内外的疫情信息,而这密织的网络彼此关联,每条信息的变动都会牵引着其他数据的更新,最后形成各类数据统计报表上报,作为防控策略部署的有力参考,因此细心、耐心、恒心和高度集中是对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的要求。”从疫情启动一级响应以来,信息宣传组每天形成报送报表数十份,组里的人员都是连轴转,如果数据信息较多的话,几乎是通宵达旦。大家都想尽最大的努力,让数据成为提高防控效率的有效方法,早日战胜这场疫情。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市疾控中心通过对数据的及时处理与更新、信息的第一时间沟通等一系列硬核操作,我市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完成的时间缩短了一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准确及时完成得到了自治区的肯定。 

二、科普宣传 防控疫情的“良药”之一 

为了让群众了解新冠肺炎的预防方法,减少新发病例出现,科普宣传是应对疫情最好的“良药”之一。 

2020年1月19日,一条“面对新冠肺炎,市民如何应对?”的推文在市民朋友圈迅速转发,这便是南宁市疾控中心信息宣传组根据当时疫情形势和市民需求推出的系列科普知识之一,当天阅读量即超过10万次。从那日起,南宁市疾控中心保持每天推送3篇以上科普文章,其中至少1篇为原创。“从疫情开始就关注‘南宁疾控’微信号,你们每天推送的科普知识都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也把这些信息转发给朋友看,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共同抗击疫情。”这是一位网友在微信的留言,也是信息宣传组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之一。 

由于疫情期间,群众接收的信息量比较大,里面不乏各种谣言,为了让群众了解更权威更科学的内容,信息宣传组时刻关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中心、国家健康教育中心相关疫情科普知识,根据上级的要求、疫情的变化,紧扣疫情下群众需要的科普信息关键点,把政策和科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每天收集最新资讯、编制疫情防控核心信息、设计制作海报,然后通过短视频、微信、网站、宣传阵地等多种平台进行宣传…… 

疾控中心的信息宣传人员经常要加班到深夜,做剪辑、做美化、搞原创。从1月20日起,丘琳便一直在电脑前忙碌。“看到我们的工作可以对疫情防控起到帮助,一切的辛苦都值了。”丘琳笑着说,“宣传内容为大家所知所用,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疫情发生以来,信息宣传组根据防控发展不断调整宣传重点,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开设《防控小课堂》《防疫科普》《公共环境检测》等科普专栏。同时,为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开设《防控一线》《“疫”中有情人》等专栏,记录了《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使命不负卿》《只为早日揭开新冠面纱,还这世界开满鲜花》等南宁疾控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感人事迹。稿件《少年与爱永不逝去,即使披荆斩棘——战疫线上的柯南君》让公众领略到疾控精神的同时,也了解了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请相信下一站,团圆》让公众感受到身居幕后、负重前行的疾控职责,引导市民用科学武装自己,吹响了全市人民战“疫”的“冲锋号”。 

截至目前,信息宣传组编制供各防控部门参考的工作简报49期,编制的文字、图文、视频等8大类宣教材料80多件、宣传资料近25.5万份;通过门户网站开设疫情防控专栏发布疫情科普信息240篇,通过“南宁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疫情科普信息182条,总阅读量为163余万次,其中原创66篇,阅读量过万的有20多篇,超10万的有2篇,通过各类主流媒体刊登科普信息100多篇。针对疫情对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开学复课带来的挑战,还为各企业、单位、学校提前制作有针对性的宣传动漫片,统一播放宣传。 

三、环境监测 市民出行的安全卫士 

为了建立一张完备的南宁市环境监测网络,做好防控预案,哪里可能发生危险市疾控中心环境监测组就往哪里跑,在各大交通关口、办证窗口、医院等开展环境监测指导工作;同时深入农贸交易场所,为溯源病毒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南宁市环境监测网络覆盖来邕人员排查、社区排查等,为全市全面复工复产的环境安全奠定了基础。 

市疾控中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指挥部环境监测组主动将病毒排查关口前移,把监测范围由人群扩大至环境,先后在全市部分医院、超市、商场、快递接收点等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外环境采样,共采集各类环境样本1100余份,经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提示市民在外环境中接触到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非常低。 

四、疫情研判 藏龙卧虎的“神经中枢” 

在市疾控中心,有一间会议室,专门改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研判组办公室,这里被称为疫情研判的“神经中枢”。疫情发生后,这里承担着我市疫情的分析研判工作,十余人的综合防控办公室里可谓藏龙卧虎,有经历过多次大疫情防控的退休专家、有年轻的流行病与统计学博士、硕士……他们每天不分昼夜,为全市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疫情突发中的流行病与统计学分析也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通过数据回溯分析,相关部门可以尽早发现疑似病患、密切接触者,有助于及时隔离、切断传染源。 

每天早上,小组成员至少要提前半小时到单位,综合疫情信息,进行疫情研判,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理顺工作思路,明确下一步工作部署。 

每天晚上,小组成员还要加班加点跟踪疫情信息,判断疫情流行趋势。 

每天有多少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与这些人有关的密切接触者又有多少?确诊患者、疑似病例如何隔离,防控工作如何开展? 

他们细致查阅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家庭成员情况、近期活动轨迹,详细到吃饭地方在包间还是大堂,出行是公共交通还是私家车、与谁同行、何时出行……然后,快速在调查记录本上绘制出错综复杂的人物、时间关联导图。 

一旦接到可疑线索,市疾控中心流调人员立即出动,四处奔走,不惧病毒、连续作战,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就医情况、发病前14天内的接触史和旅行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这些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信息,都是他们辛苦询问而来,厚厚的防护服,密不透气;硬硬的口罩,勒得生疼;透明的护目镜,早已泛起了雾气;秀气的双手,早已捂得发白,但他们没有抱怨一句。他们在尽最大努力找出接触者,防止疫情蔓延。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是疾控人缜密、细致调查的结果。疾控工作人员每天不分昼夜,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为守护市民健康筑起了一座坚固的防控堡垒。

《市疾控中心环境监测组事迹总结[此文共321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素材阅读网 www.sc715.com 版权所有